原本考古挖掘的任务只是为了验证古书上记载的入园、大宫门、蓄水楼的是否真的存在,没想到却有了如此多的意外收获,真是令人振奋。
在圆明园发掘的众多文物中,有一尊埋藏于淤泥中的大象兽首,虽历经百年,但经过清洗后,仍然栩栩如生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它造型优美,线条流畅,憨态可掬,代表了那个时期的冶炼技术的高超技艺。
除了象首,挖掘人员还发现了银锭锁等,虽然历经腥风血雨,仍熠熠生辉,金光闪闪,甚是吸引眼球。
但其他大多是些木制品,瓷器,青铜器以及石头雕花物件。由于埋藏地下时间久远,大多保存并不完整。仅有极少部分具有修复价值,可与世人见面。
好在2022年11月,在圆明园的西北部,瞻泊宁静遗址又发现了田字房,也就是皇家稻田遗迹。
田字房一共33间,每间4.48平方米。这次田字房的发现,为清代皇家建筑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素材。
国内,正如火如荼地修复圆明园,可假如人们站在法国枫丹白露宫林立的中国文物之间,会不会不禁想问:
这些本属中华民族的瑰宝,怎么会流落异国他乡?
我们痛心这些文物的流失和苦难命运,也应该看到由此反映的历史问题。
在当今世界,我们呼吁各国共同重视人类文明成果,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。
这些见证中华文明的瑰宝,也应该回归故乡,重回祖国的怀抱。
只有国家富强了,文物保护工作才能落到实处。我们既要缅怀历史,更要守望未来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让中华文明的荣光重现,让中国的文物不再流离失所!
关键词: